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无菌性炎症已成为国内外医生学者和类风湿患者本人的共识,但光知道有炎症,不知道炎症的位置、多少,为分期分型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治疗前后是否给炎症带来改观,也是患者判断该治疗方式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这些,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引进之后,已不是难题,10分钟即可出具一张数据报告呈现上述所有。
“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能够最直接的帮助到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①、精确检测类风湿患者某处/某几处部位有炎症,并有图像分析及报告分析;
②、直接检测定量分析某处/某几处炎症轻重、多少;
③、综合评估及数据图片对比治疗前、后炎症是否消减;
④、判断患者目前炎症及今后炎症发展趋势等。
医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人体
☑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如何检测关节炎症?
作用机理:一般来说,正常人的骨骼、关节温度均匀,与肌肉血管区的温度相比,温度稍低。如果不收外界干扰,平均温差在0.2℃-0.3℃。如果骨骼、关节出现炎症后,局部温度增高,炎症活跃及炎性增生的骨骼、关节骨质会影响周围血循及局部微环境,温度会增高0.4℃-1.5℃。
此时,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通过热像仪镜头,可以精准、清晰的接收人体发出的远红外线,得到人体各部位组织、骨骼、关节、脊柱等详细温度变化数据信息,这些数据由计算机3D处理后成为一幅人体的红外热图,根据红外热图的不同颜色及数据指标,医生就能精确判断人体哪些骨骼、关节有炎症?炎症有多少?同时能实时监测一段时间内的炎症发展走势,如治疗前治疗后炎症数值对比。
一、10分钟看清炎症位置、多少,精准祛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炎症一旦增多,局部温度会出现明显的增高0.8℃-2.8℃;如果超过2.8℃,多见于炎症严重并伴有骨质破坏受损,并出现炎症大量转移游走。医生经过分析红外热像图上特有的异常热源的形态及走势及温差值,可判断患者的炎症位置、炎症多少、发展趋势,确定病情的早中晚器,并制定分型分诊的精准祛炎方案。定点祛炎、科学的疗程分配,大大提高了率。
适用人群:
1、病情处于潜伏期、“假性好转期”(疼痛感阶段性减弱),局部组织器官的细胞功能发生的细微改变也逃不过热成像仪精确到0.01——0.03°C细胞代谢热变化的检测;
2、对已产生炎性病变部位、炎症程度、疾病分期情况不了解的类风湿患者;
二、比传统检查提前6—12个月检测出类类风湿变趋势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一般从关节炎症开始发病,局部病理改变为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炎变的滑膜组织增生肥厚,绒毛形成,小血管周围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代谢活跃,在红外热像图上表现为:局部温度增高,与周围组织温差在0.3℃~2.2℃ 之间,平均温差1.2℃。它的温度分辨率<0.05℃,微弱的炎性改变即可显示。即使在炎症初期,也有温度的改变,诊断符合率100%。能够比CT、X线、MR等提早发现病变趋势6—12个月,这就为早期类风湿患者争取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其不抽血、无辐射等全程无创检测,10分钟即可出具诊断报告,方便快捷。
适用人群:
1、对关节炎性病变趋势不了解的类风湿患者;
2、不适合抽血、X线等检查的患者;
3、对传统检查报告有疑虑的患者。
三、用数据反应治疗前后炎性指数对比判断有效性
根据红外热成像图特点结合疼痛部位、程度做相应治疗后,如果治疗方式有效,炎性反应可发生改观,局部温度得到改善,红外热成像图的高代谢有很好的显示,主治医生和患者都能清晰可见检测报告上的炎症区色彩对比、温度数值对比,从而评估治疗效果,便于后期寻找医患共识最合理治疗方案。
适用人群:
经1个疗程治疗后想了解该治疗方式是否能带来炎症改观、检测其疗效性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巩固治疗的类风湿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胸、腰部位”热成像数据对比
☑同时具备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人体内环境分析评估
当然,红外热成像仪的功能强大性不仅仅在于对于关节炎症的可视性,它又被称为“人体内环境综合分析师”,可对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内环境、体质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质进行综合分析,出具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诊疗方案,从免疫机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而达到状态。
号 源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5 特需 |
/ | 5 特需 |
/ | 5 特需 |
/ | / |